|
||||
|
||||
自梅雨時節起,浙江杭州建德地區山巒氤氳、雨水連綿。位于群山之間的浙江建德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施工現場,并未因降水而有所停滯,始終保持著大干快上的熱烈氣氛。其中,一項看似微小的工藝改變,在這里悄然上演,深刻詮釋了項目精細化管理的深刻內涵。 雨情漸顯,防汛壓力下的施工困境 今年2月,建德項目下庫表土堆存場的擋排設施基本完成。3月,建德地區逐漸步入梅雨季節,連續降雨造成下庫表土堆存場區域泥濘不堪。原本按設計需沿兩側山體邊坡布置的截水溝,雖可以使用挖掘機開挖成型,但混凝土罐車卻難以駛至邊坡施工,導致混凝土澆筑作業遲遲無法推進。 面對這樣的“困境”,項目團隊只能采取臨時措施,將開挖出的截水溝進行壓實處理,暫時滿足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要求。但這種臨時方案顯然無法應對持續的強降雨考驗。 創新求變,水泥毯方案應運而生 進入5月,建德當地降雨量巨幅上升,防汛壓力陡增,原有的臨時措施已難以應對持續強降雨,截水溝施工迫在眉睫?;炷翝仓桨冈诋敃r的降雨條件下已無法滿足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的進度要求。 “但我們不能等,度汛工作事關重大,必須盡快拿出可行方案?!泵鎸Ь撑c需求,項目部召開多次緊急會議,迅速組織技術、施工、經營等多部門聯合研判。經過深入討論與多方比對論證,團隊提出了一個創新方案:采用水泥毯鋪設方式防止截水溝沖刷。 水泥毯是一種新型柔性復合材料,由纖維骨架和特種水泥組成,遇水后會形成防水、抗沖的耐久層,施工簡便,只需展開鋪設、澆水養護即可,特別適合在狹窄、泥濘的邊坡地段施工。 精打細算,小改變帶來大效益 方案確定后,項目部立即組織成本核算和效益分析。經過詳細測算,兩組數據形成了鮮明對比: 原設計采用C25鋼筋混凝土結構,截水溝總長265米,需要混凝土約350立方米,φ12鋼筋約7.5噸,模板工程量約1500平方米。施工方面需要人工約240工日,混凝土罐車約9個臺班,挖掘機(配合澆筑)約9個臺班。而采用水泥毯方案后,需要水泥毯工程量約1600平方米,人工僅需20工日,裝載機(配合鋪設)5個臺班。 這一改變帶來了多重效益:降本比例達到75.4%;工期從原需240工日降至20工日,工效提升12倍;機械臺班數量從18個降至5個,減少72.2%;同時還避免了混凝土澆筑對周邊環境的污染。 一項水泥毯替代混凝土的小舉措,解決了項目實際的施工難題,更體現了項目團隊深入踐行精細化管理的決心和能力。從發現問題到決策實施,項目部在短時間內完成了技術論證、方案比選和施工組織全過程,展現了高效的應急響應能力。通過方案優化,在確保工程質量和環水保要求的前提下,大幅降低了工程成本,同時減少了混凝土澆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,體現了企業的環保社會責任。 在迎峰度汛的關鍵時期,項目部用實際行動證明:通過因地制宜、動態優化施工方案,不僅能夠有效應對自然挑戰,更可實現環保、進度與成本的多重共贏。 系統施策,精細管理觸達多個領域 全面推進項目施工生產以來,項目部將精細化管理理念延伸至非生產性費用控制、優化施工方案、經濟合理采購、強化分包管控等多個領域。通過嚴控行政管理支出、推行無紙化辦公等措施,非生產性費用得到持續壓降;在施工方案優化方面,項目部真正做到因地制宜、量體裁衣,根據項目實際情況及需求,及時完成優化,降低工程建設成本;采購環節推行集中招標和平臺采購,實行“多家比價”制度,拉高采購的“性價比”;分包管理實行“量價雙控”,全方位深化提升分包管理工作。 “這些措施看似獨立,實則相互關聯?!表椖控撠熑吮硎荆巴ㄟ^系統化的精細管理,我們力爭做到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成本的最優化控制?!?/p> 深化精細化管理、持續推進提質增效是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。項目部將在現有成效基礎上,深化精細化管理舉措,著力構建長效機制。抓好“精打細算”的“小舉措”,寫好精細管理的“大文章”。以全員參與的熱情,推動精細化管理在技術革新、資源統籌、綠色施工等領域全面落地,實現工程品質與綜合效益雙提升,為項目高質量建設注入持續動力。 ▲電站下庫建設現場俯瞰圖 ▲鋪設水泥毯 ▲調整上庫篩分拌合站位置,合理優化施工方案 ▲下庫場地與道路優化 |
||||
【打印】
【關閉】
|
|||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