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|||
|
||||
金秋時節,公司西南某項目建設現場機械轟鳴。在這片蒼茫的雪域高原上,一位身著電建藍工裝的“高原女將”正帶領團隊攻克著一個又一個“難題”。她就是項目部經營管理部的劉翠。 劉翠自2015年7月參加工作起,便投身水利水電施工領域,先后參與了托巴水電站中路溝、托巴溝渣場排水隧洞及防護工程、云南瀾滄江托巴水電站民用爆炸物品倉庫建設工程等9個標段(項目)的建設。歷經十余年專業技術和現場管理的錘煉,憑著一股對技術的熱愛與對水電事業的執著,她始終奮斗在水電一線。她說:“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,面對經營管理工作中的挑戰,我深感責任重大,但從未猶豫或懈怠,心中只有一個信念:一定要拿出成果,為項目創效。” 破冰者:以專業破解索賠難題 面對導流洞工程復雜地質條件帶來的變更索賠難題,劉翠帶領團隊展開“攻堅戰”。她白天駐守業主單位據理力爭,夜晚挑燈整理支撐材料,將厚厚的合同文本和技術規范“啃”得滾瓜爛熟。“變更不是討價還價,更是對工程質量負責”,正是這份專業與執著,讓她成功推動了一系列疑難索賠事項的解決,為項目挽回巨額損失。 在導流洞工程高地應力洞段應力釋放孔實施方案調整的變更中,劉翠團隊遭遇巨大挑戰。導流洞開挖過程中,大部分洞段存在高地應力問題,預測圍巖變形主要表現為松弛、剝離及片幫,伴有少量彈射。她將合同、技術規范、地質報告鋪滿談判桌,論證變更完全符合合同通用條款“15.1變更范圍及內容(4)”的規定。她對建設方強調:“變更不是為了多要錢,是為了保障導流洞的絕對安全,這是我們對工程共同的責任。”成功將議題焦點從“是否變更”轉向“如何最優解決”。隨后通過方案調整,增加了高地應力洞段的措施費用,并取得了建設方的高度認可,最終推動本次變更成功實施。 引路人:用匠心培育經營團隊 “合同條款要像讀小說一樣讀透,變更索賠要像破案一樣取證。”這是劉翠常對年輕同事的叮囑。她獨創“案例教學+實戰演練”的培養模式,手把手傳授合同解讀訣竅與談判技巧。在她的引領下,一支“帶不走”的經營團隊正在高原上茁壯成長。項目部的年輕人說:“劉主任就像我們的‘活字典’,再棘手的問題到她這里都能迎刃而解。” 每次與監理、業主進行重要談判前,她會與年輕同事一同推演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,細致到每一句話的表達。她傳授的不是對抗技巧,而是基于合同、有理有據的溝通藝術。她不僅傾囊相授,更敢于放手,讓團隊在實踐中快速成長。在充分培訓和準備后,她會將一些小型談判或變更索賠任務交給年輕人獨立負責。她常對團隊成員說:“這次你去,我不過去了,這個變更我相信你能談下來。談之前把咱們準備的證據清單再過一遍,有任何情況隨時電話聯系我。”這份信任,正是鍛造“帶不走”團隊的關鍵一環。 粘合劑:以溫情凝聚團隊力量 高原的夜晚特別漫長,劉翠辦公室的燈總是亮到最后。她常說:“我們不是在為數字工作,而是在為工程質量把關。”這種專業精神,深深感染著團隊的每一位成員。當同事遇到困難,她總是第一個伸出援手;當項目遭遇瓶頸,她又總能提出建設性方案。 工作中遇到棘手難題時,同事們隨時可以向她求助。她提供的往往不只是一個答案,而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向。記得有一次,某種材料的品牌與投標時不同且價格大幅上漲,不確定能否調價時,當團隊成員咨詢劉翠時,她從來不會直接回答“能”或“不能”,而是引導他們去查閱合同約定,再研究招標文件和技術規范對該品牌是否有強制要求,最后去物資部查找采購時的詢價記錄……在授人以魚與授人以漁之間,她堅定地選擇了后者。 在雪域高原的蒼穹下,劉翠以專業與堅守詮釋著新時代建設者的擔當。正如她所言:“我們的工作雖不在聚光燈下,但工程質量的每一道防線都有我們的守護。”這,就是一位高原建設者的初心與使命,也是一位在格桑花盛開之地不斷成長的真正的“巾幗女將”。 |
||||
【打印】
【關閉】
|
|||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