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|||
|
||||
人生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。2021年盛夏,懷揣青春夢想與職業憧憬,我告別菁菁校園,加入水電一局這個大家庭。轉眼四載春秋,從初出茅廬的大學生到獨當一面的項目管理者,這段用汗水澆灌、用奮斗書寫的成長歷程,正在祖國壯麗山河間鐫刻下深深的印記。 第一章 巴山渝水間的初心啟航 重慶蟠龍抽水蓄能電站項目,是我職業生涯的第一站。山城重慶以其特有的熱情迎接了我——不僅是火爐般熾熱的盛夏,更有工程建設中如火如荼的挑戰。 在這里,我的“課堂”從窗明幾凈的教室,延伸至機器轟鳴的施工現場、燈火通明的辦公室和云霧繚繞的巴山峻嶺之間。圖紙上的線條和數據,在此化作巍峨的大壩、龐大的鋼管、深邃的斜井。當理論與實踐激烈碰撞,我深刻領悟了“紙上得來終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”的真諦。 作為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畢業生,我投身綜合管理部這個“大熔爐”。無數深夜,我俯身案頭,將開工以來的往來文件分類鋪滿地板,細心編制臺賬。當一盒盒文件整齊移交竣工辦時,一種職業自豪感油然而生——這些看似平凡的文書,正是工程建設不可或缺的歷史見證。 我用心經營團隊的溫度,從活動方案的精心設計,到物資采購的精打細算,再到現場組織的周密安排。當看到同事們綻放的笑容,聽到活動現場洋溢的歡聲笑語,所有辛勞都化作了欣慰。在薪酬報表編制、數據報送等工作中,我始終以高度責任心對待每一組數字,反復核對、多方校驗,用專業為項目運轉提供堅實保障。 巴山的云霧見證了我的迷茫與求索,渝水的奔流記錄了我的汗水與成長。這段啟航的初心,如同水電站積蓄的勢能,已轉化為推動我不斷前行的強大動力。 第二章 彩云之南的淬煉成長 隨著公司新能源市場的蓬勃發展,2022年,我有幸參與云南南華光伏項目建設。與六名同伴發揚“跑步進場”的作風,奔赴這片被譽為“野生菌王國”的美麗土地。 在這里,我見證了一項工程從零開始的完整歷程。從首批人員進場、項目部組建,到土地征用、修路開挖,再到一塊塊光伏板沿山坡鋪展,每一環節都讓我切身體會工程建設的艱辛與榮光。 作為項目中唯一負責綜合管理的人員,我獨自承擔千頭萬緒的工作:從食堂食材采購、水電網絡維護,到接待禮儀安排、職工凝聚力提升,在紛繁事務中堅持親力親為,于點滴細節里不斷反思改進。我緊跟項目團隊奮勇前行,用汗水書寫青春,將執著奉獻于平凡的崗位。南華光伏項目部,給了我獨當一面的成長舞臺,讓我盡情演繹青春應有的模樣。 當荒蕪山坡披上湛藍的光伏板“外衣”,當項目運轉步入正軌,當各方表揚信紛至沓來,所有艱辛都化作了激動的淚水。這片熾熱的土地,不僅見證了一座綠色電站的誕生,更見證了我的蛻變與成長,讓我深刻領悟“從無到有”的建設精神。 第三章 雪域高原的使命擔當 懷著敬畏與憧憬,我踏上西藏這片神圣的土地。在這里,我們參與的是世界級水利工程,面對的是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,承擔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戰。 如果說南華是我淬煉的起點,那么雪域高原便是真正的考驗。作為部門負責人,面對上百人的重大項目,我深感責任千鈞。在這海拔數千米的高原,每一份后勤保障都關乎工程進度,每一位建設者的冷暖都系于我們肩上。 我帶領團隊完善制度、優化流程,從飲食營養到住宿保障,從文化娛樂到應急處理,每一環節都精益求精。我們用細致服務溫暖高原奮斗者,以堅實保障支撐工程建設。在迎接每一項挑戰的過程中,我不斷磨礪成長。 當前,項目大江截流目標近在咫尺。綜合管理部全員進入“戰時狀態”,以最高標準落實各項保障。決戰時刻,每一餐熱飯、每一次調度、每一聲問候都承載著特殊意義。雖不能直接參與截流作業,但我們用堅實的后勤筑起了溫暖的大后方。當截流成功的捷報傳來,那喜悅中有我們的堅持,榮光里有我們的奉獻,這便是我們的擔當與驕傲。 四年三地,從巴山渝水到彩云之南,再到雪域高原,每一次轉場都是新的挑戰,每一次挑戰都是成長的階梯。綜合管理工作看似平凡,卻事關項目運轉效率與團隊凝聚力。既需“潤物細無聲”的細致,又需“統籌全局”的視野;既需“服務至上”的意識,又需“管理創新”的思維。四年的磨礪,讓我逐漸領悟管理藝術,也更堅定了為企業發展貢獻力量的決心。 山河為證,歲月為名。我的成長故事,仍在繼續鐫刻…… |
||||
【打印】
【關閉】
|
||||
|